
學史增信,堅定信仰擔使命(評論員觀察)——從黨史中汲取前進的智慧和力量②
一個政黨有了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會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就能經受一次次挫折而一次次奮起,贏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
學史增信,就要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信仰信念信心照亮奮鬥之路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收藏着一份特別的入黨宣誓書。宣誓人賀頁朵,在井岡山革命鬥爭時期,以榨油的職業為掩護,從事黨的祕密工作。1931年黨組織批准他入黨,識字不多的賀頁朵在簡陋榨油房內,一筆一畫把入黨誓詞莊嚴寫在了一塊紅布上。觀察這張布質的入黨宣誓書,儘管24個字中有6個別字,但質樸而無畏的誓言、忠誠而篤定的信念,散發着震撼人心的光芒。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闢未來的一百年。”回望百年曆程,一艘小小紅船之所以能夠越過激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成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就在於一代代共產黨人秉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使命,不畏艱難險阻,不懼流血犧牲,無私奉獻、接續奮鬥,譜寫了一部風雲激盪的壯麗史詩。歷史和現實反覆證明,一個政黨有了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會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就能經受一次次挫折而一次次奮起,贏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
心中有堅定信仰,腳下有無限力量。“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我已不是三思而行,而是百思已定”,這是硝煙戰火的淬鍊;“把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前面”“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將革命進行到底”,這是萬里長征的丈量;“我是黨員,我先上”,這是時代發展的呼喚。一個人樹立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始終不渝戰鬥、百折不撓奮進,不論風吹雨打,不怕千難萬險,堅定不移為實現既定目標而奮鬥。
“黨史學習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教育引導全黨同志堅定理想信念、築牢初心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這樣強調。學史增信,就要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增進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學貴信、學貴思、學貴行。我們要把學習成果轉化為不可撼動的理想信念,轉化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用信仰信念信心照亮奮鬥之路,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建功立業。
玉非精琢難成器,鐵經百鍊而成鋼。信仰信念的形成並非一日之功,既需要砥礪百折不撓、百鍊成鋼的毅力和意志,也需要在經受鬥爭歷練、戰勝誘惑挑戰中增進定力和智慧。“覺悟的門前便是刀山劍樹”,革命烈士鄧中夏如此説。上得了革命鬥爭檢驗的刀山,過得了改革發展考驗的劍樹,才能涵養好共產黨人應有的品格和風範。學史增信,必須不斷增強鬥爭精神、提高鬥爭本領,做到在複雜形勢面前不迷航、在艱鉅鬥爭面前不退縮。不論時代條件如何變化,我們必須始終堅守真理、堅守正道、堅守原則、堅守規矩,善於從黨史裏賡續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在現實中加強思想政治建設、解決好“總開關”問題,練就共產黨人的鋼筋鐵骨。
上世紀30年代,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來到陝甘寧邊區,採訪期間發現了一種“獨特的力量”,驚歎“那種精神,那種力量,那種慾望,那種熱情……是人類歷史本身的豐富而燦爛的精華”。今天,我們鄭重地凝望黨史,致敬緬懷先輩和先烈,為的是品悟信仰之真純、忠誠之可貴,為的是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築牢幹事創業的精神之基,凝聚起復興之路上奮勇向前的磅礴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1年03月17日 07 版)
學史增信,堅定信仰擔使命(評論員觀察) ——從黨史中汲取前進的智慧和力量② 盛玉雷 2021年03月17日05: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一個政黨有了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會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就能經受一次次挫折而一次次奮起,贏得一個又一個...
創新教育形式 推進入腦入心 黨的誕生地上海在充分利用豐富紅色資源、紅色基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同時,注重講活歷史故事、用活紅色資源、搞活教育形式,生動鮮活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通過方式方法創新,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羣眾、深入基層、深入人心。
3月7日,在青海代表團,總書記指出:“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堅持生態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相得益彰”…… 今年全國兩會,“十四五”規劃...
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談生態保護 ■ 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王建才攝(人民視覺)
1、凡本網註明"來源:竹溪新聞網"、"來源:竹溪論壇"或"來源:今日竹溪"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竹溪縣融媒體中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者,竹溪縣委機關雜誌社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竹溪新聞網註明"來源:XXX(非竹溪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佈,可與本網聯繫,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719-2729868 0719-2722699